新车登记半年内禁转卖
针对现在市场上“零公里二手车”泛滥的问题,国家终于要动手了。工信部最近在考虑出台一个新政策,就是“新车登记后六个月内不能转卖二手”,说白了就是新车上牌之后,半年内不能当作二手车卖出去。这个政策是从源头上堵住那些钻空子的人,不让他们从中牟利。
看来之前的各种办法都不管用了,不管是约谈车企,还是开一些闭门会议,其实都是治标不治本。现在车企太会玩了,总能找到各种方式把事情做得“体面”一点,表面上看没问题,实际上还是在搞小动作。所以这次直接从制度上卡死,可能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。
极氪门店售假车事件
不过,这些都跟我们今天要聊的极氪没啥关系。咱们今天就聊聊极氪这事儿。
据《中国证券报》报道,有消息说,极氪的一些直营门店疑似把已经买了保险、甚至已经过户的库存车,包装成“新车”来卖,还打着“限时优惠”的幌子吸引消费者。从今年5月份开始,全国多地陆续出现了消费者的投诉和纠纷。
这种情况在全国不少地方都发生了,比如贵州、重庆、广州等地。有些消费者在交了定金、准备提车的时候才发现,自己买的是“新车”,结果发现这辆车早就买了交强险,甚至已经完成了过户,其实就是一辆“二手车”了。当他们想要维权、要求退钱或者赔偿的时候,往往会被经销商推来推去,甚至被拒绝处理。
极氪回应0公里二手车传闻
“0公里二手车”其实指的是那些行驶里程几乎为零的车,但并不是真的完全没开过。这类车手续齐全,名义上已经算作“二手车”了。不过在很多二手车平台上,这种现象其实挺常见的。
对于这个说法,极氪汽车也回应了,说网上关于他们家“0公里二手车”的报道是不实的。极氪表示,他们坚决反对这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。而报道里提到的所谓“0公里二手车”,其实是展厅展示用的车,不是真正的0公里二手车。这些车只是买了交强险,但并没有上牌注册,本质上还是和新车一样的。
展车销售规范
但这些展车在展示三五个月后就会被撤下来,然后以折扣价卖掉,这本来就是正常的商业操作。不过,这和卖0公里的二手车是不一样的,本质上有区别。
极氪认为这次事件是个误会,他们希望真诚地跟大家沟通,并且提升消费者的购车体验。极氪也承认,对于报道中提到的那些车,他们在销售页面上没有明确标注清楚这些车是展车,而是和新车一起卖的,只是价格低一些。以后他们会改进,把车辆的性质明确标出来,让消费者能看清楚,方便他们做购买决定。
展车买交强险引争议
极氪的回应其实说白了,就是那个媒体把展车当成了二手车来报道。其实那些车就是展车,但确实给它们买了交强险,不过没上牌。很多人就纳闷了,极氪怎么这么大方,连展车都买交强险?是不是为了冲销量?
不过我觉得,这次事件真正该关注的不是这个,而是这些车到底是不是真的二手车。消费者在买车之前,有没有被明确地告知这些信息?这才是关键。
新车未上牌买交强险
简单来说,就是:**车子还没上牌,先买交强险是没问题的,这在法律上是允许的,也挺常见的**。比如说试驾车、展车或者运输中的车,很多都是这样操作的。
不过要注意的是,**上了保险不代表这辆车就是二手车**。只有当车子的所有权发生了转移,并且在车管所那边完成了过户登记,这才真正算作二手车。
举个例子,如果消费者买的是新车,合同写的是新车,发票也是一手车的发票,那不管有没有上保险,它还是新车,不是二手车。
新车投保引发投诉
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投诉呢?我觉得可能是因为这些车其实是被第三方合作商,比如厦门XX汽车这类公司买下来了,然后用公司名义去投保的。虽然车子还是新车,但因为被这家公司投过保,很多消费者就觉得这车好像已经不是全新的了,有点像二手车了。
从法律上来说,这种理解其实是有偏差的,但消费者产生这样的想法也挺正常的。问题应该出在沟通环节,经销商没有把情况讲清楚。
实际上,作为经销商,在卖车的时候,必须明确告诉消费者这辆车的真实情况,比如是不是展车、有没有被投保过、有没有以公司名义登记过等等。哪怕车子没怎么开过,也应该如实告知。否则的话,可能就违反了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里的“知情权”和“公平交易权”。
现在的问题是,极氪的经销商有没有做到这一点?他们有没有真正把信息说清楚?这点还有待确认。
展车购买需谨慎
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,自己买的是展车,本来就应该知道这回事。展车和正常卖的车价格肯定不一样,不能一边用展车的价格买到了车,又想着享受折扣,然后还去投诉说经销商卖的是二手车,这样其实有点不太厚道了。你们觉得呢?
我要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